2)第三百四十五章 大明朝第一个五年计划_大明太孙朱雄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涉及的方面太多。能不能容儿臣与工、户部碰个头,再行至御前回话。”

  朱文圣办差的稳妥劲头儿,可是像足了仁宗,没把握的话,他是从不轻易吐口。是啊,储君也是君,出口即是令旨,不能因为个人的面子,拖累下面的官员和百姓。

  太子都这么说了,刘、铁两位阁老,自然也是附和太子之意,即便他们心中有数,也不能表现出来比殿下还高明,这就是人臣之道。

  而且,皇帝提出的这种修路计划,不压于始皇帝当年修驰道。仔细斟酌,商讨一番,的确是稳妥之举。

  “好啊!太子老成持重,社稷之福。”

  “就由太子会同西阁、户、工部议一议,回头拟个条陈上来,朕看看。”

  半个月后,文渊阁,

  皇帝亲自盯的事,自然是着重办的,朱文圣召集诸臣廷议。可谁都没想到头一件议的,就陷入了僵局。

  户部尚书-王纯卅以为:修建如此大,且耗时长的工程,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开支的问题。最大的成本,换取最大的利益,才是最佳的方案。

  修路是个重体力活,要的都是身强力壮的民夫,雇佣壮劳力的工钱,五年算下来是多少?而同样的数量,换成军队呢?成本可是成倍的减少。

  军队中都是一等一的壮劳力,干活不惜力,效率更高,也更好的管理,不会出现逃役的现象,对工程只有好处。

  况且,也不是没有先例。前几年,皇帝下诏在西安修建大明宫,便有关中的野战军卫,就地改为工程军卫。

  “拿直隶的工程来说,至少要五年,除了军队,什么要的劳役能坚持这么久?”

  “可问题是,打直隶的军队主意,那是在剜中军都督府的肉。左右都督由开国公(常升),安国公(常森)兼领,不好办。”

  这话就是说给太子听的,那两位是天子的亲娘舅,他的舅公,太子就是在他们怀里长大的。在那二位身上割肉,太不厚道。

  除非,从别的地方调军卫来,可那太麻烦了,成本跟着增加。光是安排驻地,及随军卷属,就是个大问题。

  朱文圣是知道,为什么大家叫王纯卅王扒皮,这家伙还真是钻进钱眼的官,东宫太子都不放过。估计他们户部衙门口路过个耗子,都得被他榨出二两油来。

  见太子有些为难,作为他的老师,刘璟出来打个圆场。太子亦是君,两位元舅皆是公忠体国之臣,岂会罔顾君臣大义!

  朱文圣也点了点头,沉声道:“军队的事,孤会与兵部、中军都督府谈的。”

  “王尚书,现在该你吐口了,工部的造价,户部能否按时划拨,同时建立一个上浮三成的预算。”

  听了太子这话,王纯卅就跟吃了苍蝇一样,脸都绿了。太子爷真是个不肯吃亏的主,明摆着是反他的一手,这一手估计也是他老师刘璟教的。

  连续五年,上浮三成!这不是要他老命么?守财奴王纯卅,翻了翻手里的本子,看看工部报价书,又衡量了下户部的存银。

  连着咬了三次牙,喘气都粗了,最后在刘、铁两位阁老的注目下,拍着大腿应了。

  看他这肉疼的样子,朱文圣微微一笑,心里也畅快了一下,随即言道:“好,那我们继续商讨这五年的计划,具体的议程。”......。

  请收藏:https://m.bqg8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