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01章 盛世文治,编写《天启大典》!_明朝大祸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确在清朝被列为了禁书,而只有现在印的更多,才能避免被禁,才能避免被更多的汉人忘记。

  还有就是,张贵觉得,自己如今如果不趁着皇帝还重视自然科学的时机大肆修书修典,影响更多的汉人去接触到数学、物理学、化学,乃至让更多的汉人拥有自然哲学的思维,那就会让理学真的可能卷土重来成为官学,进而使天下汉人依旧都没有去探究这个世界真理的意识,而一直只知道去维护伦理,去注重内心道德的建设,去想办法维护农耕文明的思想稳定。

  所以,张贵提出了要修书的建言,也怂恿着天启在彰显武功之时,要修书以彰文治。

  天启认真听完张贵的阐述后,站起了身,神色激昂地道:“岂止是要修书,还要大修才行!如今朕养这么多读书人,他不能不为朕做些事业。”

  “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

  接着,天启又说了一句,然后转身就走。

  张贵见此问道:“陛下,您要去哪儿?”

  天启复又转身回道:“朕要去把朕这些年来所积累的技艺技巧都写下来,像宋应星和毕懋康他们一样,免得将来别人不知道朕的这些绝学!”

  “早知道,朕该苦练一下书法的。”

  张贵听后颇为意外,他倒没想到天启第一个想立言于后世。

  于是,张贵主动提议道:“陛下,不如续写的大典,就直接命名为《天启大典》?另外,对《永乐大典》再印多份,连带着新编《天启大典》也多印几份,再广修藏书阁于天下,以藏其书,令天下汉人皆能有机会读之?”

  “甚好!”

  “不要为朕省钱!朕即位以来,没怎么为自己大兴土木过,也没大肆选过妃嫔,扩充过宫人,也没采办过天下奇珍异宝,还用被不少儒臣诟病的唯一一点爱好赚了不少钱,如今在这上面花些钱,正好值得。”

  天启说道。

  “是!”

  于是,在接下来,天启正式下诏续写《永乐大典》,且命名为《天启大典》,并令翰林和天下学政官,去各处搜寻未录之书本。

  因为《天启大典》主要是录入被忽视的科学技术知识,所以,张贵还特地让宋应星和毕懋康推荐出相应懂自然科学知识的官员去寻找这类书籍,以让续写的《天启大典》更完善。

  与此同时,各类学问渊博的人也被陆续召进京修书。

  另外,《永乐大典》也开始进入重印工作。

  张贵相信这一世的《永乐大典》在重印多份后,或许很难再遗失。

  另外,张贵为鼓励天下人写书编书,而扩充新修大典,特地奏请天启下了一道诏旨,设大明皇家最高图书奖,奖掖历年各类出书最优秀的作者,主要是经济学奖励,由工业司、翰林院、礼部和各大学堂的主要负责人评选。

  一时间,写书之人大大增加。

  除此之外,张贵还又奏请天启下了一道诏旨,设大明皇家最高戏剧奖和话本奖,以鼓励天下文人多写戏剧和话本。

  因为戏剧和市井话本是最容易带动老百姓的文化产品,张贵在大明大兴文化建设,是为了改造这个民族的百姓们,自然不会忽视这方面的文化建设。

  要不然,张贵也不会还让天启下诏旨在天下各布政司、府、州、县广建相当于后世图书馆的藏书阁,为的也是在将来提高大明百姓识字率后,能让更多的百姓有接触到各类知识的机会。

  除了修书、设奖项、广建藏书阁,张贵还奏请了天启设立各自协会,如数理协会、纺织协会等等,让天下各类学问的人开始抱团,进而避免被忽视。

  只是张贵没想的是,在他参加纺织协会成立大会时,有织造商开始主动提出希望朝廷下旨禁天下汉女缠足,原因是纺织业的织造商自己设立的研究所研究过,纺织女工如果不缠足会大大提高纺织效率。

  “这是该行的善政!”

  张贵听后直接言道。

  请收藏:https://m.bqg8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