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18章天下一统12_南宋一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练的种田高手请到中国来。

  除了农民之外,在中国驻江南办事处的宣传下,想迁到中国去的还有一部分商人。如果的中国,正在大搞基础建设,五万里的官道,需要多少水泥、多少红砖?而这又需要多少工人?这些人拿的都是日结酬金,因此,国家投资的虽然是基础建设,但实际上,刺激的却是整个经济。现在的中国,几乎所有的店铺生意都很兴隆,所有的作坊都是全力以赴的生产,但就算是这样,也不能完全满足,手中已经有了余钱的百姓。

  像布、绸、家具、铁器、肉、蛋,原来的百姓要消费这些东西时,都要精打细算的计算着自己的口袋。但是现在,这些在原来像是奢侈品的货物,现在的销售却是异常火爆。整个市面上,已经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

  江南的作坊非常多,光是临安,就有上万家各种不同的作坊,在临安的街面上,许多作坊都是自产自销,楼上是工场,楼下就是店铺,或者后院是作坊,前院是店铺。

  这些人的生意,因为中国的经济开始腾飞,也变得比原来要好得多了。现在他们的顾客,都是批发一些货物,运到中国,就能换钱。越是往北,利润就越高。如果自己的作坊能直接办到中国呢?

  这些意动的商人悄悄到中国驻江南办事处去打听,不打听不要紧,一打听他们吓了一跳。哪怕是在中都,房屋的价格也只有临安的一半,如果是租房,价格甚至只有临安的四成左右。临安的消费一向比较高,工人的酬劳也是比较高的。但是中国呢,因为剩余劳动力过多,工人的酬劳只有临安的八成左右。这样一算下来,他们很快便得到一个事实:如果把作坊搬到中都,自己的利润至少要提高一倍以上。如果在中都能加大生产规模,那更是有数倍之利。

  商人都是逐利的,哪里有钱赚,他们就会流向哪里,这是市场需求使然。当然,如果官府有强制措施,他们也能是望洋兴叹。可是他们在办事处得知,只要不是官员或是军卒,想要去中原很容易。如果能在办事处先行登记,甚至于他们一到中国,马上就会有人接待他们,让他们更加容易就能办好作坊或是店铺。

  士农工商,现在有三类人开始向中国流动,当然,这些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虽然数量多,但相比江南特别行政区的人口总量来说,所占的比重并不多。因此,江南区的官府和赵扩,也都没有向中国提出抗议。当然,就算是他们提议抗议,韩忠卫也不会理睬,这都是协议里所规定的嘛。

  最后是那些士子,对于这些人,办事处就比较谨慎,因为这些人的身份并不好确定,说他们不是官员也可以,但如果江南区要较真,说他们是官员也行。因此,对于这些人提出要去中

  请收藏:https://m.bqg8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