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四十一章 严峻的局势_伐清1652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着孙可望大军围困南京,长江沿岸除了少数几个城市,基本上都已经被明军收复,清廷在江南浙闽地区的统治也随之被分成了江南,江北两部分。

  不止如此,受到孙可望围困南京的影响,山东,山西,河南等北方省份的义军趁着清军腹地兵力空虚之际,再度活跃起来。

  而这些义军有了军情司的粮食支援,又经过了老兵数月的训练之后,战斗力大幅提升,若不是缺乏盔甲火药等装备弹药和攻城器械,声势还能更大。

  与此同时,李来亨和刘文秀也开始了行动,高第固守南阳,吴三桂一面和刘文秀继续保持秘密联系,一面联合陕甘地方力量,正积极谋取更高的权力。

  不过,阿尔津和李国翰的掣肘又使得他颇为忌惮,并不敢明目张胆。这个时空的吴三桂因为保宁之战的失败和之后的一系列局势变化,并没有原本那样的胆识。

  要知道,便是原本历史上,这一年的吴三桂也还没有任何称帝的心思,更别说是现在了,他更想做的是一个镇守一方的实权军阀。

  但如今的局势还不明朗,要想立于不败之地,他需要更多的筹码,让刘文秀答应他更多要求,而清廷的承认在这上面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毕竟,吴三桂经历了那么多勾心斗角,在战场上也是九死一生,政治嗅觉已经极其灵敏,刘文秀的推脱和敷衍让他明白了自己不能再坐以待毙。

  换言之,这已经不是当初山海关的那个吴三桂了,他若是再毫无依托地反正投明,下场绝对不会好到哪里去,孙可望,刘文秀这些人可不需要他打仗。

  所以,当孙可望围困南京的消息传到西安之后,吴三桂在阿尔津,李国翰,金砺等人面前固然是一脸忧愁,担心不已,但心里早就已经乐快花了。

  而正如他所预料,清廷在收到消息之后不久,便开始重新谋划陕甘地区的部署了。随着局势的恶化,从这里抽调出珍贵的数千八旗精锐兵马,已经成了当务之急。

  清廷的满洲贵州中,做好最坏打算,退回关外固守,甚至继续北撤黑龙江的一派已经得到了顺治和孝庄的重视。顺治皇帝甚至还派出了大臣出关筹备,特别是黑龙江流域不断传回的坏消息,原本清廷无暇顾及的,但现在也成了极重要的事情。

  当然,这些都无碍真正的大局,决定着明清命运的大战,在江南,在南直隶,江西和福建,是孙可望,李定国和郑成功,他们的对手,是岳乐,洪承畴,屯齐和陈泰

  在孙可望率主力继续东征之后,张勇和陈德多次派兵出城袭扰城外的殿前军,但全都无功而返,不过也没有损失什么兵马,双方都因为兵马不占优势,仍旧处于僵持状态——安庆仍在清军手中,城外依旧是殿前军。

  而南京城外,局势还要更

  请收藏:https://m.bqg8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