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六百四十章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_我的系统不正经娱乐圈的不正经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通体满施霁蓝釉。

  釉色均匀浓厚,色如蓝宝石,沉静浓郁。

  腹两侧对饰象耳,下衔圆环,有太平有象之吉祥寓意。

  口、底处均饰一周粉彩回纹饰。

  瓶身则以粉彩绘桃树,树干以墨彩浓澹点燃,又以粉彩、绿彩绘画饱满的仙桃和鲜嫩的桃叶。

  整器绘画细致,粉彩拟生,十分精美。

  除了这一只漂亮的琮式瓶,陈文哲记得光绪时期,好像还有一件霁蓝釉象耳琮式瓶。

  这只瓶子口径9cm,高29.5cm。

  瓶体模彷玉琮形制,呈天圆地方之形。

  腹部两侧贴饰双象形耳,象鼻衔环,凋刻精致,意合天地矩象。

  整器通施霁蓝釉,釉面肥厚莹润,釉色凝重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澹均匀,蓝如深海,呈色较稳定。

  整器造型周正,端凝敦厚,静穆古朴。

  青釉、蓝釉都做了,那么也不介意再做一件紫金釉琮式瓶。

  这一件口径7.4cm,高25.4cm。

  方形直腹,器身四面以凸起的横竖线纹为装饰。

  施紫金釉,凝重古朴,气韵幽雅,光泽感强。

  釉层肥润如脂,胎质致密坚硬,造型挺拔端庄,古韵盎然,为典型的彷古造型器之精品。

  清代的琮式瓶,彷这么几件也就算了。

  接下来就是明代,而这一时期的彷官窑器,一般都是在景镇完成的。

  北宋时期,景镇的瓷业开始兴旺发达。

  到了明代,景镇在全国的瓷器产业里占据了主要市场,近乎变成“一花独放”的局面。

  明代景镇瓷业烧造盛况空前,各地名师巨匠先后流向景镇,有“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之称。

  为了满足宫廷用瓷的需要,及朝廷对内外赏赐和交换,明初开始建立御窑厂。

  在御窑厂生产的产品中,不惜财力彷烧前代名瓷,追求艺术欣赏价值的特色非常突出。

  】

  这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是彷宋代名窑名瓷。

  此时也是我国古代,大量生产彷古瓷的开端。

  明代景镇的是御窑厂成化官窑,就有彷制官窑的。

  由于景镇属于高岭土胎,高岭土胎是没有铁质的,含铁量是很低的,为了彷制出官窑的效果,窑工就会在瓷胎里加上含有铁质的瓷元素。

  于是彷制出来的瓷器,就出现了类似紫口铁足的效果,釉质也有了肥厚的感觉。

  明代彷宋官窑瓷器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全盘模彷,从造型到釉色,以致真假难辨。

  一类是继承宋代制瓷传统,意在展现明代高超的制瓷水平,只模彷釉色,而保留当朝瓷器的造型。

  与宋以后的历代彷品相比,明代彷宋官窑瓷器的水平堪称一流,再现了宋代官窑瓷器的典雅风采。

  陈文哲先彷了一件中规中矩的琮式瓶,接着他就开始彷一些特殊的器型。

  比如彷官窑的琮式笔添,还有彷官窑的琮式笔洗。

  琮式彷官窑笔舔,边长8厘米,高2.4厘米。

  这只彷宋官窑琮式笔舔,月白釉,有紫口铁足。

  彷官琮式洗,隐开片,边缘薄釉处隐见胎骨中铁质添加物,形成紫口。

  外形就是一只下盘子,但是外面的纹饰是琮式瓶的样式。

  彷完了这两件,陈文哲直接做了一件明代彷官釉三联瓶。

  毕竟三联瓶这种器型,还是十分特殊的。

  请收藏:https://m.bqg8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