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5章:我做了一个中国梦_民国合伙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前几日,语堂可是好生出了些风头啊!”鲁迅把《东方杂志》中国梦特刊放在双腿上,一边吃着甜食,一边对林语堂笑着说。

  “只是借用了萧伯纳先生的文章而已。”林语堂摆了摆手。

  萧伯纳是27号到上海的,3月1号的时候,林语堂经过萧伯纳先生的同意,在《论语》专号上刊登了萧伯纳先生的数篇文章,从而让“幽默热”,进入了民国文学界和社会各界。

  “今天我带来《东方杂志》中国梦特刊,给大家看看我们国内各界知名人士对中国未来的看法。”林语堂邀请大家一起读中国梦特刊。

  其实自从中国梦特刊发行以来,在场众人都看过,而且入鲁迅、宋庆龄、林语堂等人,也都在去年的邀请函中给《东方杂志》写有回信。

  “现在国难当头,各界人士对中国的未来很不看好,是一种普遍的现象。”鲁迅说道。

  一旁的萧伯纳老先生则在宋庆龄的翻译下,好奇地听着中国梦特刊上的文章。

  这时,宋庆龄忽然咦了一声,引起众人的注意。

  “你们看,这篇《我做了一个中国梦》的文章,是刘青山先生所作的?”宋庆龄的话语很快引起众人的关注,纷纷凑了过来看了看。

  “署名确实是刘青山,而且上面还有介绍,上海滩知名商人,肯定就是刘老板了。”林语堂说道。

  林语堂与刘青山只在去年的上海各界捐助会上有过几次见面,不过对于刘青山的名字,去年在上海滩可是没少听人提及,再加上奥运会会盛事刘青山和张伯苓先生一起主办了运动员选拔赛和洛杉矶奥运会参赛,取得了中国运动员在世界奥运会上的第一次盛况,还夺得了多枚金牌,让国人士气大振,林语堂耳朵都快听出茧了。

  鲁迅则是好奇地看了看页数,放下手里的甜食,翻开中国梦特刊,找到那一页,开始阅读起来。

  “我做了一个中国梦,梦里,我来到了八十八年后的中国上海,上海滩的租界已经成为历史,黄浦江两岸是国人自己发展起来的公司和产业链,他们的产品足以在世界上与欧美列强竞争,我打听了一下,孩子们说租界早已成为历史,最后一块租界香港也早已回归。

  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我看到了他们漂亮高大的学校,此时的中国已经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全国绝大部分人都有了知识和文化,文盲已经成为历史。

  街上的行人匆匆,车水马龙,小汽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主流交通工具,而不再是极少数人的奢侈品。

  街边的商店贩卖者各种商品,绝大部分都是国人自产的产品,因为此时的中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了一个工业国家,在大城市里,你可以买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工业商品和农副产品,已经收回关税

  请收藏:https://m.bqg8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