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19章 关西七卫_我东海山贼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北元残余势力。

  明朝的势力范围发展到了嘉峪关一带,之后设置了甘州、肃州等卫,“甘肃悉平”。

  然而正当明朝以为勒名燕然即将实现时,军队却遭遇了一次重大的失利。

  1372年,朱元璋派遣徐达、李文忠、冯胜各率五万骑兵,三路出兵进攻北元。

  此次出征,徐达的中路军遭到了扩廓帖木儿和贺宗哲的围攻,大军死伤惨重,不得不退兵。

  而西路和东路却得到了胜利,但是收获却很少,经过这次失利后,朱元璋认为蒙古难以一时平定。

  于是将战略从进攻转而防守,命令大军驻扎在长城以南,修建城池,加强边防。

  同时对西北的蒙古王公们,也采取招抚的政策。

  嘉峪关以西,察合台汗国以东,盘踞着许多蒙古势力。

  在元朝至元年间,察合台内部分为两派,一派联合窝阔台汗国等,反对忽必烈。另外一派以合班、出伯为首,支持忽必烈。

  之后出伯等投奔元朝,忽必烈将他们安置在嘉峪关以西。

  发展到明朝,这一带的蒙古王公基本都是出伯的后代。

  该地区民族成分复杂,地理环境恶劣,农耕荒芜,居民稀少,不利于大军驻守。

  朱元璋只好采取册封这些蒙古王公为当地的长官。

  于是明朝在嘉峪关以西册封了七个羁縻卫所,哈密卫是在永乐年间册封。

  卫所的各级官职,如都督、指挥、千百户等,都是册封给其原本的蒙古贵族,并且允许其世袭。

  关西七卫的册封,将河西和西域部分地区纳入了明朝的势力范围,有利于阻断蒙古本部和察合台汗国的联系。

  虽然明朝并未在关西七卫进行行政管辖,但是在名义上,关西七卫均隶属于明朝。

  在七卫之间发生冲突之时,明朝可以出面调停。

  如宣德九年,罕东卫等劫掠沙州卫人畜,沙州卫诉于朝廷,明朝则“敕罕东鞑靼及西番果尝侵夺沙州人畜,悉追还之”

  有了关西七卫,明朝则可以集中精力对付瓦剌和鞑靼,减轻了边防压力。

  关西七卫有时还能帮助明军作战。如赤斤蒙古卫在正统初年曾与蒙古脱欢帖木儿、猛哥不花作战,并取得胜利。

  成化九年(1473),土鲁番入侵哈密,遣使约赤斤蒙古卫一起反叛。

  结果赤斤蒙古杀其使者,“以其书来献”。在明朝收复哈密的过程中,赤斤蒙古和罕东都曾出兵。

  在关西七卫中,哈密卫的重用最为重要。哈密地处塔里木盆地东北,是中原通往西域、中亚、西亚的路上交通枢纽。

  明朝陈诚称其为“西北诸胡往来之衡要路”。当时西域和中亚的国家和明朝进行朝贡贸易,其中转站就在哈密卫,也就是丝绸之路。

  这里深入西域地区,是明朝防御察合台的前哨阵地,担负着“弭西戎东窥之心,断北虏南通之臂”的重任。

  因此明朝历代皇帝都比较重视对哈密的经营和笼络。

  关西七卫也是当时主要的产马地之一。明朝为了得到关西地区的马匹,开放了边疆贸易,进行了互市。

  明朝规定赤斤、罕东卫“每季许近肃州城互市一次”。

  当然民间走私贸易比政府控制的贸易频繁得多。茶马贸易是两地贸易的主要形式之一。

  。牛牛小说

  请收藏:https://m.bqg8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